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
張遼生平




張遼,字文遠,雁門馬邑人。本馬邑豪強聶壹之後,漢初聶壹以奇計設伏匈奴,是為馬邑之謀,壹深為匈奴所恨,子孫避怨改姓,遼遂改張姓。

張遼少為郡吏,漢末,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,召為從事,使將兵詣京都。何進遣詣河北募兵,得千餘人。還,何進敗,以兵屬董卓。卓敗,以兵屬呂布,遷騎都尉。呂布為李傕所敗,從呂布東奔徐州,領魯相,時年二十八。曹操破呂布於下邳,張遼將其眾降,拜中郎將,賜爵關內侯。數有戰功,遷裨將軍。袁紹破,別遣張遼定魯國諸縣。

與夏侯淵圍昌豨於東海,數月糧盡,議引軍還,張遼謂夏侯淵曰:「數日已來,每行諸圍,豨輒屬目視遼。又其射矢更稀,此必昌豨計猶豫,故不力戰。遼欲挑與語,儻可誘也?」乃使謂昌豨曰:「公有命,使遼傳之。」昌豨果下與張遼語,張遼為說「曹公神武,方以德懷四方,先附者受大賞」。昌豨乃許降。張遼遂單身上三公山,入昌豨家,拜妻子。昌豨歡喜,隨詣曹操。曹操遣昌豨還,責張遼曰:「此非大將法也。」張遼謝曰:「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,遼奉聖旨,豨必不敢害故也。」

建安五年,曹操東征,劉備奔袁紹。曹操禽關羽以歸,拜為偏將軍,禮之甚厚。袁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,曹操公使張遼及關羽為先鋒擊之。關羽望見良麾蓋,策馬刺顏良於萬眾之中,斬其首還,袁紹諸將莫能當者,遂解白馬圍。曹操即表封關為漢壽亭侯。

初,曹操壯關羽為人,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,謂張遼曰:「卿試以情問之。」既而張遼以問關羽,關羽歎曰:「吾極知曹公待我厚,然吾受劉將軍厚恩,誓以共死,不可背之。吾終不留,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。」張遼欲白曹操,恐曹操殺羽,不白,非事君之道,乃歎曰:「公,君父也;羽,兄弟耳。」遂白之。曹操曰:「事君不忘其本,天下義士也。度何時能去?」張遼曰:「羽受公恩,必立效報公而後去也。」張遼以關羽言報曹操,曹操義之。及關羽殺顏良,曹操知其必去,重加賞賜。

張遼從討袁譚、袁尚於黎陽,有功,行中堅將軍。從攻尚於鄴,尚堅守不下。曹操還許,使張遼與樂進拔陰安,徙其民河南。複從攻鄴,鄴破,張遼別徇趙國、常山,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。從攻袁譚,譚破,別將徇海濱,破遼東賊柳毅等。還鄴,曹操自出迎張遼,引共載,以張遼為蕩寇將軍。複別擊荊州,定江夏諸縣,還屯臨潁,封都亭侯。

曹操將征柳城,張遼諫曰:「夫許,天子之會也。今天子在許,公遠北征,若劉表遣劉備襲許,據之以號令四方,公之勢去矣。」曹操策表必不能任備,遂行也。從征袁尚於柳城,卒與虜遇,張遼勸曹操戰,氣甚奮,曹操壯之,自以所持麾授張遼。遂擊,大破之,斬單于蹋頓。


  時荊州未定,複遣張遼屯長社。臨發,軍中有謀反者,夜驚亂起火,一軍盡擾。張遼謂左右曰:「勿動。是不一營盡反,必有造變者,欲以動亂人耳。」乃令軍中,其不反者安坐。遼將親兵數十人,中陣而立。有頃定,即得首謀者殺之。

陳蘭、梅成以氐六縣叛,曹操遣于禁、臧霸等討梅成,張遼督張郃、牛蓋等討陳蘭。梅成偽降于禁,于禁還。梅成遂將其眾就陳蘭,轉入灊山。灊中有天柱山,高峻二十餘裏,道險狹,步徑裁通,陳蘭等壁其上。張遼欲進,諸將曰:「兵少道險,難用深入。」張遼曰:「此所謂一與一,勇者得前耳。」遂進到山下安營,攻之,斬陳蘭、梅成首,盡虜其眾。曹操論諸將功,曰:「登天山,履峻險,以取蘭、成,蕩寇功也。」增邑,假節。

先是,張遼與治中胡質護軍武周有隙。後張遼見刺史溫恢求請胡質,胡質辭以疾。張遼出謂胡質曰:「僕委意於君,何以相辜如此?」胡質曰:「古人之交也,取多知其不貪,奔北知其不怯,聞流言而不信,故可終也。武伯南身為雅士,往者將軍稱之不容於口,今以睚眥之恨,乃成嫌隙。況質才薄,豈能終好?是以不原也。」張遼感言,複與武周平。

  曹操既征孫權還,使張遼與樂進、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。曹操征張魯,教與護軍薛悌,署函邊曰「賊至乃發」。俄而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,乃共發教,教曰:「若孫權至者,張、李將軍出戰;樂將軍守護軍,勿得與戰。」諸將皆疑。進、典、遼皆素不睦,遼恐其不從,張遼曰:「公遠征在外,比救至,彼破我必矣。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,折其盛勢,以安眾心,然後可守也。成敗之機,在此一戰,諸君何疑?」李典慨然曰:「此國家大事,顧君計何如耳,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!」於是張遼夜募敢從之士,得八百人,椎牛饗將士,明日大戰。平旦,張遼被甲持戟,先登陷陣,殺數十人,斬二將,大呼「遼來也!」,衝壘入,至孫權麾下。孫權大驚,眾不知所為,走登高塚,以長戟自守。張遼叱孫權下戰,孫權不敢動,望見張遼所將眾少,乃聚圍張遼數重。張遼左右麾圍,直前急擊,圍開,張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,餘眾號呼曰:「將軍棄我乎!」張遼複還突圍,拔出餘眾。孫權人馬皆披靡,無敢當者。自旦戰至日中,吳人奪氣,還修守備,眾心乃安,諸將鹹服。孫權守合肥十餘日,城不可拔,乃引退。張遼率諸軍追擊,幾複獲權。曹操大壯張遼,拜征東將軍。

(孫盛曰:夫兵固詭道,奇正相資,若乃命將出征,推轂委權,或賴率然之形,或憑掎角之勢,群帥不和,則棄師之道也。至於合肥之守,縣弱無援,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,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。且彼眾我寡,必懷貪墯;以致命之兵,擊貪墯之卒,其勢必勝;勝而後守,守則必固。是以魏武推選方員,參以同異,為之密教,節宣其用;事至而應,若合符契,妙矣夫!)

建安二十一年,曹操複征孫權,到合肥,循行張遼戰處,歎息者良久。乃增張遼兵,多留諸軍,徙屯居巢。

  關羽圍曹仁於樊,會孫權稱籓,召張遼及諸軍悉還救曹仁。張遼未至,徐晃已破關羽,曹仁圍解。張遼與曹操會摩陂。張遼軍至,曹操乘輦出勞之,還屯陳郡。

建安二十五年,文帝曹丕即王位,轉張遼前將軍,賜帛千匹,谷萬斛,分封兄張汎及一子列侯。

孫權複叛,遣張遼還屯合肥,進張遼爵都鄉侯。給遼母輿車,及兵馬送張遼家詣屯,敕遼母至,導從出迎。所督諸軍將吏皆羅拜道側,觀者榮之。

魏黃初元年,文帝曹丕踐阼,封張遼晉陽侯,增邑千戶,並前二千六百戶。

黃初二年,張遼朝洛陽宮,文帝曹丕引張遼會建始殿,親問破吳意狀。帝歎息顧左右曰:「此亦古之召虎也。」為起第舍,又特為張遼母作殿,以張遼所從破吳軍應募步卒,皆為虎賁。孫權複稱籓。張遼還屯雍丘,得疾。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視疾,虎賁問消息,道路相屬。疾未瘳,帝迎張遼就行在所,車駕親臨,執其手,賜以禦衣,太官日送禦食。疾小差,還屯。孫權複叛,帝遣張遼乘舟,與曹休至海陵,臨江。孫權甚憚焉,敕諸將:「張遼雖病,不可當也,慎之!」是歲,張遼與諸將破孫權將呂範。張遼病篤,遂薨于江都。文帝曹丕為流涕,諡曰剛侯。子張虎嗣。

黃初六年,文帝曹丕追念張遼、李典在合肥之功,詔曰:「合肥之役,遼、典以步卒八百,破賊十萬,自古用兵,未之有也。使賊至今奪氣,可謂國之爪牙矣。其分遼、典邑各百戶,賜一子爵關內侯。」張虎為偏將軍,薨。子張統嗣。
 

陳壽評曰:太祖建茲武功,而時之良將,五子為先。於禁最號毅重,然弗克其終。張郃以巧變為稱,樂進以驍果顯名,而鑒其行事,未副所聞。或注記有遺漏,未如張遼、徐晃之備詳也。魏前五子名將.泰山于禁

標籤: ,

0 個意見:

張貼留言

訂閱 張貼留言 [Atom]

<< 首頁